体育大生意第2690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21〕1380号)。《意见》提出,将从全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遴选出100个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意见》多处提及体育,强调了体育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为体育培训、体育场馆运营、青少年体育赛事等细分赛道带来重大政策红利。所谓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未来将在城市规划中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是继国家放开生育限制、鼓励优生优育后针对儿童群体的又一重磅政策。《意见》列出24项政策来优化城市儿童生长环境,丰富儿童公共产品消费,确保既让孩子享受得好,又要让家长承受得起。在这24项举措中,体育也成为关键举措:《意见》第(十二)条提出,要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合理规划文体设施布局和功能,推动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制修订面向儿童的体育设施器材等标准,加强儿童体质监测,丰富儿童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第(十六)条提出,要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加强城市的体育场所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建设适合儿童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第(二十三)条提出,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普及发展青少年健身运动,让更多儿童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整体而言,通过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将鼓励更多儿童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进一步丰富儿童体育赛事活动,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将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制订和修订儿童体育设施器材等标准,加强儿童体质监测,这些举措将进一步规范儿童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大幅拉动儿童体育消费。但需要指出的是,儿童体育消费孕育着公益属性,并不单纯是商业行为。在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针对儿童的消费要确保两个标准:既让孩子享受得好,又要让家长承受得起。所以,面对儿童群体的体育消费必须强调性价比。欧晓理表示,将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选取改革意愿强、经济基础实、建设条件成熟的100个左右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先行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中央预算将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引导激励支持。试点城市有软、硬两个标准,既要考察市政建设、公共建筑等方面明确儿童空间、设施等“硬标准”,又要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软标准”。尤其是重点要规划建设提供儿童学习、游戏、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科技体验等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场地设施,拓展亲近自然的户外空间,加强城市空间和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意见》提出两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让儿童友好要求在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社会政策等方面充分体现;到2035年,预计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超过50%,100个左右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推动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识。体育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的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的体育活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儿童体育产业却处于萌芽状态,很多时候,学校往往是安排简单的游戏来取代专业体育课,这导致我国越来越多的儿童的近视率和肥胖率逐年攀升。据2021年7月份国家卫健委透露,2020年我国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率已达到14.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就儿童健康、儿童体育提交建议和提案,其中不乏“儿童体育立法”、“儿童体育防控近视”、“儿童体质健康问题”等提案。两会提案聚焦儿童体育,这既折射出我国现阶段儿童体质不佳的隐患,也意味着儿童体育行业大有可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一方面放开生育限制,鼓励适龄人群优生优育,另一方面,也努力丰富儿童出生后所需要的各类公共产品服务,其中儿童体育不可或缺。针对青少年群体,国家已经从教育领域推出“双减”政策,为体育培训行业带来利好,而针对儿童群体,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23家部委联合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这同样将给儿童体育产业带来众多利好。以下为《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截屏: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